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

失去了才知重要

以週遭的事件跟讀的書做連結

女友祖母過世,需要多點時間留在家中。
親手折百朵蓮花以慰在天之靈。

常看到告別式中,總能聚集許多遠到且少往來的人(包括親人)
是怕別人非議(連對後一程都不肯見)
還是此時才真的注意到這個人的價值?

有些偉大的藝術家,生前窮困潦倒,作品的價值,在死後多年才被突顯。
有可能當時時空環境下,不重視藝術或欣賞眼光不同;
更有可能因為還活著,作品還有繼續產出的可能性,而降低了珍貴性

相對比於今天的線性經濟,都是以地球能持續提供廉價能源來計算的。

儘管很多人疾呼:石油和一切靠百萬年生物屍骨產生的天然資源,總有用完的一天但願意改變的人,還不是佔大多數。

「那只是一些專家出來恐嚇大家的!喊了那麼多年,現在還不是沒什麼問題」試著揣測大眾的心聲

我們能預知週遭親友何時會離去嗎?只知道這一天一定會來。

「既然遲早會來,那還不如現在盡情的享用,及時行樂」又有人說

話是沒錯,知道自己得癌症的病人,會有此作法。
但要以:『不妨害他人及後代子孫權益』為前提

你不能因自己的享樂,而債留子孫或做一些非法、對環境傷害的事。

不珍惜且持續燃燒石化燃料,不僅使地球資源「壽命」減短,還會製造污染跟暖化的長遠影響。

跟「石油」分手

開始正視這個問題,不要以為你遇不到石化能源告終的一天。

是經濟發展符合孩子跟你我的立即需要,還是可居住的星球以符合子孫的需要? 這是錯誤的選擇題:我們無法用鑽探和燃燒把眼前的經濟和能源問題解決』(節錄自 :綠領經濟 the green collar economy)

人死後可以雲淡風輕,一切功過交給歷史。
地球不會死,失去的是千萬年留下的資產,和留下難以復原的環境。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