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

衝撞 VS 溫和

溝通者的表情

衝撞
一些社會運動者,會用一些強烈的措辭來闡述理念、來跟政府溝通。
理由是 : 他們對那些受害者,或環境的處境、弱勢、壓迫感同身受。
為了伸張正義而不得不大聲疾呼,且理由充分。

但對那些議題不熟悉,或無法有同理心的民眾,
接受到的訊息可能是 : 「有必要那麼激動嗎?」「為了抗議而抗議」
甚至污名化 : 「在爭取自己的利益」「在作秀」

溫和 
漸進的改革之路,對已經是弱勢的一群有用嗎?
那些壟斷大權的人,會聽的進去嗎?

民主社會,當然希望以和平的方式,來達到改善的目標。
但和平、理性相對要付出時間的代價,我們能等嗎?

『持來的正義不是正義』

台灣有現在的相對民主自由,是之前一些鬥士,用青春、用碰撞、用抗爭換來的

用什麼方式跟當權者與民眾溝通,而能達到最好效果,進而支持
(高層聽的進去,人民又不致反感)

政治 是一種溝通的工具,而不是要製造對立、 分裂。

這次大家對他們的溝通方式,是否能接受?
是否有提出對社會、對環境友善的政見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